![]() |
|
中國馬鈴薯網(m.tnc-fulda.com)訊 高臺村是寧夏推行馬鈴薯旱作優(yōu)質高產栽培技術的樣板。這里的馬鈴薯打了翻身仗,“秘笈”有兩個:一個是播種、施肥、起壟、覆膜“四位一體”技術,一個是膜上覆土全機械化種植技術。
“播種等4個農事作業(yè)流程,用一臺小型第20代馬鈴薯種植機一次性完成種植過程,這就是‘四位一體’。但這時候又出現(xiàn)一個問題,因為有一層膜,馬鈴薯沒辦法出苗,咋辦?”他笑稱,如果人工再一棵棵地放苗,那就不叫機械化了。
在科技扶貧指導員陳彥云的幫助下,寧夏科技廳駐村工作隊引進了膜上覆土技術。即播種15—20天后,利用機械在膜上覆蓋一層3—5厘米厚的土,半個月后,馬鈴薯幼芽會自行破膜而出,兼具除草、壅土、保墑等作用。這是榮獲自治區(qū)科技進步二等獎項目的主要技術創(chuàng)新點,使馬鈴薯種植實現(xiàn)了全機械化。
提起全區(qū)馬鈴薯科學種植示范推廣,有一個人功不可沒,他就是寧夏大學生命科學學院二級研究員陳彥云。成為科技扶貧指導員后,陳彥云從2015年起累計推廣“青薯9號”“隴薯3號”等新品種531.7萬畝,平均畝產1535.2公斤,增產率高達16.2%。
除了“四位一體”和“膜上覆土”,他還大力推廣馬鈴薯標準化貯藏技術,提升反季節(jié)銷售能力。16年來,共建起藏窖20多萬座,每年儲藏馬鈴薯50萬噸。
據(jù)不完全統(tǒng)計,高臺村貧困戶家庭科學種養(yǎng)經營性收入由2016年的戶均約7000元增長到2019年的戶均1.2萬元,貧困發(fā)生率也由41%下降為0.72%,為整村脫貧打下了堅實基礎。
(來源:人民網)【原題:科技讓寧夏馬鈴薯產業(yè)實現(xiàn)逆襲】
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