![](http://m.tnc-fulda.com/file/upload/201811/10/0831321310.jpg)
中國馬鈴薯網(m.tnc-fulda.com)訊 沙漠,植物非常稀少、雨水稀少、空氣干燥的荒蕪地區(qū),一直以來都是人類的禁區(qū),看到這各位看官肯定該說了,既然是雨水稀少的禁區(qū),怎么還能把沙漠變綠洲,還馬鈴薯畝產5噸,吹呢吧,你還別不信,還真沙漠變綠洲了,馬鈴薯也真的畝產5噸,并且還上了央視新聞,這個沙漠是哪呢?它就是毛烏素沙漠。
毛烏素沙漠位于陜西省榆林市長城一線以北,面積約4.22萬平方公里,因此榆林市也被稱為駝城,意為沙漠之城,毛烏素沙漠是中國有名的四大沙漠之一,但在不遠的未來,這個“四”將被改為“三”,因為毛烏素沙漠馬上就要被消滅了,中國人再次造就了綠色奇跡,在古代,原是畜牧業(yè)比較發(fā)達地區(qū),這里水草豐美,風光宜人,南部一度是匈奴民族的政治和經濟中心,后來,毛烏素遭遇了不合理開墾,又歷經氣候變化、戰(zhàn)亂更迭。因此,“毛烏素沙漠是人造沙漠,是人類貪欲的兒子”,名城古鎮(zhèn)陜北榆林,歷史上曾被毛烏素沙漠逼得“三遷”,毛烏素沙漠,是一個比較年輕的沙漠,它是在一兩千年里,才逐漸發(fā)展成為現在這個規(guī)模的,最開始約在唐代這里就開始有積沙,在明清時期才形成的茫茫大漠,在整個毛烏素沙漠形成過程中,神木—榆林—烏審旗之間的幾千平方公里沙地應該是“玄孫”級,事實上直到清代初期,這里都是森林草原。破壞因人為,重生也靠人為,上世紀50年代開始,人們在這里大力興建防風林帶,一場“改天換日”的巨大工程就此拉開帷幕,整整半個世紀的拉鋸戰(zhàn),如今終于看到了勝利曙光,經過無數人的努力,榆林從林木覆蓋率0.9%改善到如今的42.9%,定沙地占總沙化面積81.2%,由于毛烏素有較好的降水,加上現代生物技術和科學放牧管理,如今毛烏素已經變成草原和農田,今非昔比,現在的榆林已是“塞上名城”。
前段時間,央視新聞報道說:毛烏素沙漠種植的馬鈴薯畝產達到了5噸,那為什么馬鈴薯在沙漠能這么高產呢?首先,一些抗性強的優(yōu)質種薯能抵抗高溫,沙漠地區(qū)晝夜溫差大,白天的高溫可通過不間斷澆水有效降溫,而夜間的低溫,正好滿足植株和塊莖的生長,其次,沙漠地區(qū),影響馬鈴薯生長的蟲害、病毒病、真菌類病害少,只要植株健壯,平安渡過高溫期,后期就能實現穩(wěn)產、高產。最后,陜西省榆林市的毛烏素沙漠農區(qū)無霜期長達160天,非常適合生育期長且高產的晚熟品種的生長,換個思維和技術方案,劣勢就是優(yōu)勢,毛烏素沙漠的馬鈴薯種植者,就是利用現代先進的種植管理技術,成功將不毛之地的沙漠變成了沃野千里的良田,為我國的糧食產量做出了重大貢獻。
?。▉碓矗候v訊網)【原題目:中國第一個將消失的沙漠,如今80%沙漠成綠洲,馬鈴薯畝產5噸】